查看: 8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河海大学本科教学成果展

[复制链接]

25

主题

25

帖子

9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9 12:01: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百年来,学校在治水兴邦的奋斗历程中发展壮大,被誉为“水利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和水利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秉承百年办学的优良传统和经验,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顺应国家和时代的要求,河海大学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高水平研究作支撑,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全面持续地提高教学质量、学术水平和办学效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协同创新为重点,构建开放式办学体系,服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以“水利特色、世界一流”为目标,以改革为动力,以现代治理结构作保障,努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特色研究型大学。



一、师资队伍(一)教师数量与结构1)教师规模
现有专任教师2002名,外聘教师493人,折合教师数2249人。
现有本科生19860人,硕士研究生8237人,博士研究生2275人,留学生470人,夜大、函授生15191人,全日制在校生数30842人,折合学生数40377人,生师比为17.96∶1,教师规模能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2)专任教师结构

专任教师职称结构
职称
正高
副高
中级
初级及未定级
所占比重
20.6%
38%
38.5%
2.9%
职称结构: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174人(其中正高413人),高级职称占比为58.6%,其中正高20.6%、副高38%;中级职称及以下占比为38.5%。

专任教师年龄结构
年龄
35及以下
36-45岁
46-55岁
56岁及以上
所占比重
33.6%
37.3%
24.9%
4.2%
年龄结构:35岁及以下专任教师672人,占比为33.6%,36岁至45岁专任教师747人,占比为37.3%。

专任教师学位结构
学历、学位
博士
硕士
学士
所占比重
69.8%
23.8%
6.3%
学历、学位结构: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1398人,占比为69.8%。重点建设学科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比为88%。


(二)教育教学水平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1支,“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6支(含滚动支持1支),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5支,江苏省“双创团队”3支,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8支,江苏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1支;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入选者13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7名、讲座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者11名,“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3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名,江苏“双创计划”人才6名,江苏特聘教授13名,入选江苏省“333工程”、江苏省“青蓝工程”等人才计划人员逾300人次。

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江苏省教学名师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支,江苏省教学团队1支。近三年来,累计55名教师在国家级、省级教学竞赛及各类行业类教学竞赛中获奖,其中沈扬教授荣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5项,表彰校级教学成果奖300余项。

“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
“十二五”规划目标
完成情况
专任教师总数(人)
2200
1978
教师中博士学位比(%)
65
66.6%
院士(人)
2-3
2
千人计划(人)
5
10
长江学者(人)
10
8
杰青(人)
8
8
百千万人才计划(人)
10-15
10
国家和省部级创新团队(支)
10
10




(三)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完善学风建设责任体系与监督机制,形成了比学赶超的优良师德文化氛围,教师教风学风端正,优良校风不断升华。2015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近年来,学校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典型,如水文水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环境学院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彭世彰教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李凌、顾冲时、沈扬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王沛芳被评为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王永芝、陈喜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王慧敏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王沛芳、王媛、金华被评为江苏省五一巾帼标兵,王沛芳、郑金海、陈新芳获得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标兵荣誉称号。


二、教学资源(一)教学经费学校近三年教学经费概况。

教学经费概况(万元)
年度
项目
2013
2014
2015
合计
教育经费总额
140247.21
162378.97
156620.79
459246.97
教学经费总额
50939.21
87337.81
92819.65
231096.67
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经费总额
3433.22
3905.51
4491.00
11829.73

学校本科教学经费投入情况表(万元)
年度
项目
2013
2014
2015
合计
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5395.00
5708.70
5986.24
17089.94
本科教学专项建设经费
1575.30
3732.00
4418.40
9725.70
本科实验经费
523.96
583.00
655.56
1762.52
本科实习经费
1067.27
1090.00
1134.05
3291.32




(二)教学设施课堂教学设施:拥有各类教室453间,座位44709个,其中357间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拥有座位40509个;语音教室19间,拥有座位1232个。同时,设置一定比例的小教室用于研究性教学和小班化教学。201个标准化考场。虚拟云桌面,博学楼可视化管理服务平台和江宁校区主控中心,移频扩声系统。

实践教学设施:现有本科教学实验中心30个,其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省级实践教育中心2个。

图书馆馆藏资源:学校在3个校区均设有图书馆,馆舍总面积达6万平方米,阅览座位近5000个。全校生均纸质图书为68.5册,生均电子图书为69.35册,合计137.85册。馆藏各类资源满足本科教学需要。

体育文化设施:体育运动场地设施齐全,现有各类体育场地21处,场地面积110370平方米,建筑面积48805平方米。建有26675.65平方米的大学生文体活动中心,有剧场、多功能厅、排练室、琴房等满足学生文化生活的各类场所。



(三)课程资源
河海大学多元特色课程体系
系列模块
建设项目
课程数量(门)
核心课程系列
公共核心课程
412
专业核心课程
通识课程系列
自然科学类
243
人文社科类
经管法类
体艺医类
双语/全英文课程系列
双语/全英文课程
191
研讨课程系列
新生研讨课
226
专业研讨课
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
网络课程系列
翻转课堂
136
河海慕课
35

2015-2016学年,共开设本科生课程5992门次、2575门数。在所开课程中,理论类必修课3412门次,占比为56.93%;专业选修课723门次,占比为12.08%;通识教育选修课626门次,占比为10.45%;实践课程1231门次,占比为20.54%。教学班级规模在30人以下的教学班964个,占教学班总数的16.09%,31-60人的教学班2096个,占教学班总数的34.97%。


坚持“特色+精品”的建设思路,搭建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已建设12门国家精品课程(水力学、工程水文学、水文统计、海岸动力学、水工建筑物、弹性力学及有限单元法、理论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电力工程,水轮机,水电站),4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水信息采集与处理,结构力学,海岸动力学,地下水水文学),9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水资源与现代水利,中华水文化,力学与工程,当今环境热点问题,走近地下水,水利类专业导论,水利史六讲,组织的奥秘,统计与生活),1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水力学,海岸动力学,理论力学,弹性力学及有限单元法,结构力学;水文统计,工程水文学,水电站,水工建筑物,水轮机,电力工程,土力学),1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52门省精品课程,其中,7门省级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2门省级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培育课程等;此外,2门课程分别入选教育部-IBM、教育部-Xilinx公司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

探索信息化课程改革,推进优质课程资源开发与共享,打造网络教学资源系统--“河海课堂在线”。2014年起,开展三期“翻转课堂”立项实践工作,共有136门课程参与实践。2015年起,启动两期慕课建设工作,共有35门课程参与建设。


(四)社会捐赠2007年6月成立河海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自2013年以来,共签署合作协议350余份,筹集捐赠资金到账8000余万元,设立钱正英教育科技基金、严恺教育科技基金、徐芝纶教育基金、刘光文水文科技教育基金、钱家欢教育基金、大学生大病互助基金等6项基金。

2013年至今,基金会公益支出共计5900万元人民币,主要用于教师奖教金、学生奖助学金、学生社会实践、学校建设、师生活动等方面,推动了学校建设的全面发展。


三、培养过程(一)教学改革2015年学校出台了《河海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意见》,明确近年本科教学改革的方向、思路、任务、措施与组织管理。以国家、省“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工作为契机,以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为标杆,每年投入教学改革专项经费,推动“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程”、“校课程质量提升工程”、“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形成了国家、省、校三级“本科教学工程”体系。

“十一五”以来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一览表
项目名称
数量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3个
特色专业建设点
13个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
5个
精品视频公开课
9门
精品资源共享课
12门
精品课程
12门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4门
教学名师
3人
教学团队
2个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个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1个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4个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1个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705项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大禹学院):2009年,成立“大禹学院”,由水利类大类培养班(含水文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土木工程专业)与徐芝纶工程力学班(工程力学专业)构成,学生前1.5年在大禹学院统一培养,二年级下学期实施专业分流,后2.5年至相关学院专门培养。

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卓越计划):2010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之一,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专业入选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培养复合管理型人才复合培养):根据水利事业发展新需求,水利类专业在与工程单位紧密合作的同时,通过设置专业方向、增设管理类课程等手段,着力培养懂技术、会管理、重实践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人才。

培养跨文化交流人才国际合作):针对本校学生走出去,设计了“2+2”本科生联合培养、“2+2+1.5”工程师培养、“3+1+1”培养等项目。针对国外留学生走进来,实现了三个校区留学生教育全覆盖,与中国港湾、老挝国家电力公司、昆明院等国内外大型企业开展本科留学人才定制培养。

培养国防建设人才军地合作):20世纪60年代学校设置军港专业,2004年恢复招收国防生,为海军培养急需的装备、技术、指挥等人才,已有数百名优秀毕业生成为海军各级指挥人员及技术骨干,涌现了十余位将军。2012年,开始为武警水电部队培养专门人才。


(三)课堂教学在2012版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2016版培养方案的新要求,开展2016版教学大纲的制定工作。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科研转化教学,科研融于教学。一是开设新生研讨课,要求每个专业设置1门新生研讨课,共设54门课。二是设置研讨系列课程,要求每专业至少有2门专业研讨课,共设专业研讨课108门、研究性示范课程64门。三是实施导师制培养,目前大禹学院、商学院、土木学院、机电学院、物联网学院、企业管理学院等学院已实行师生“双向选择”,实现“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导师配备,让学生亲身参与导师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实战型科研体验。




(四)第二课堂
(1)社团建设
全校共有理论研究、学术科技、文化艺术、公益实践、体育健身和自律互助六大类学生社团225个,社团成员8000人左右。国学社2015年获评“全国优秀大学生国学社团”。明辨理论社2015年获评“全国大学生百佳理论学习社团”。爱球族、跆拳道协会获评“全国百佳体育公益社团”。


(2)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每年举办文化艺术节、社团巡礼月、廉洁文化月、读书月、体育文化节,举行高雅艺术进校园、辩论赛、“河海杯”系列体育赛事、校园歌手大赛、新年音乐会等校园文化活动。2013年以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国家歌剧舞剧院、国家京剧院、海军政治部文工团等先后来校开展演出活动。大学生艺术团在江苏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团体操形成品牌,覆盖全体本科生,“十二年大型团体操表演活动的探索与实践”获2012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辩论队2012年获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冠军。


深入开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从1997年开始实施“1442工程”,即从一年级抓起,组织学生骨干“学习理论、学会做人、学会吃苦、学会创造”,四年不断线,每个年级重点选拔、滚动培养200名左右学生骨干,从而带动全体同学共同提高。2012-2016年,邀请于丹、十八大代表石磊等名家、名人举办“与信仰对话”报告会、“我的青春故事”分享会、思政骨干教师“黄金谈”等主题教育活动200余场。在新生中集中开展“我的大学100天”团日活动和“新人文讲堂”入学教育。开展“我身边的好青年”、“大学生自强之星”、五四评优等优秀典型选树。每年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在校内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清凉山丛葬地举行纪念活动。


挖掘文化资源,强化水文化特色建设。以百年华诞为契机,重新编配了校歌《大哉河海奔前程》,在迎新、毕业典礼等重大活动场合唱响,使“横流浩劫永断绝,拯救数兆黎”的使命担当成为新一代河海人的精神自觉。2015年,围绕中国水利高等教育100年暨河海大学建校100周年,开展“献给母亲的歌”百年校庆文艺晚会、百年校庆师生校友文化展示活动等系列文化活动。新建校史馆,发挥张闻天陈列馆、严恺陈列馆、中华水利先贤群像等人文景观的教育功能,展示河海精神、河海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河海学子的骨气、底气、志气。


(3)课外科技活动
学校连续举办27届的大学生科技节,构建以“挑战杯”为龙头,以节能减排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周培源力学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水工创新杯”设计大赛等权威重大赛事为重点,以实施创新训练计划为载体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带动科技创新活动的普及和校园创新创业氛围营造。2014年获“创青春”全国金奖2项,节能减排大赛全国一等奖1项。2015年获得“挑战杯”全国一等奖1项。2016年获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二等奖2项,“创青春”专项赛全国金奖1项。


(4)社会实践
2013年以来每年组建各级实践团队600支以上,每年参与学生1.2万人左右,实现了博、硕、本学历层次全覆盖,管理人员、专业教师全参与的工作格局。2014、2015年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连续3年获得江苏省社会实践“十佳团队”“十佳使者”“十佳风尚”等荣誉。


四、学生发展(一)招生举措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区、市)招生,本科招生计划5000人。其中,南京两校区招收本科生3600人,常州校区招收本科生1400人。每年招收的学生类型主要包括统招、国防生、艺术类、保送生、自主招生、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中外合作办学、内地班、新疆协作计划等。

2011-2016年各省市理科投档分、均分高出当地本一线情况统计表
项目
年度
投档分数在省线40分以上省份数
投档分数在省线60分以上省份数
均分在省线50分以上省份数
均分在省线70分以上省份数
2016
29
23
30
24
2015
25
20
27
16
2014
21
11
26
14
2013
19
8
22
10




(二)学风建设学校制定《河海大学本科生学风不正行为处理办法(试行)》、《河海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考试纪律及违纪处分规定(修订)》等制度,加强学风建设制度制定工作。

加强日常管理,规范学生行为,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深入开展“两早一晚”工作,即“早操、早自习、晚自习”,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坚持学生、学院、家长“三位一体”联动机制和学院教育教学契合机制。

开展“优良学风班”及“张闻天”班创建评比,引导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2015年共有12个本科生班级被授予“省级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59个班级被评为河海大学“优良学风班”,10个班级被评为河海大学“张闻天班”。

2014届本科生毕业率98%,学位授予率96.7%;2015届本科生毕业率97.7%,学位授予率96.2%;2016届毕业率97.2%,学位率96.3%,。2013-2015年,共获得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一等奖7篇、二等奖13篇、三等奖18篇,优秀团队9个。


(三)毕业生就业率2013届、2014届、2015届毕业生,截至每年8月31日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1.9%、92.5%、92.27%;截至每年12月25日年终就业率分别为96.2%、96.19%、96%。2016届毕业生截至8月31日初次就业率为91.58%。2013年入选“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五、质量保障(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一贯重视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2009年,《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近年来,依据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和国内外高校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按照“标准明确、过程控制、评价合理、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保障思路,积极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二)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
学校形成了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机制,组建了本科教学工作委员会和校院两级教学督导队伍,设置了教学质量监控专职岗位,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

重视教学质量管理队伍职业素养的培训和提高。2015年全校有44人次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近三年来,教学管理人员参与了57项教学研究课题,获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和1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公开发表31篇教学研究论文。

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组负责教学督查指导与评价。目前共聘有校院两级本科教学督导员110余名,其中校级本科教学督导队伍由国家及省级教学名师领衔,共42名。

表6.1教学管理人员结构状态统计表
类  别
教学副校长及学校教学管理人员
各教学单位
教学管理人员
全校
教学管理人员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职 称
正高级
3
8.11
14
32.56
17
21.25
副高级
2
5.41
10
23.26
12
15.00
中级
27
72.97
14
32.56
41
51.25
初级及以下
5
13.51
5
11.63
10
12.50
学历
学位
博士
2
5.41
19
44.19
21
26.25
硕士
24
64.86
6
13.95
30
37.50
学士
9
24.32
8
18.60
17
21.25
专科
2
5.41
10
23.26
12
15.00
年 龄
35岁及以下
13
35.14
3
6.98
16
20.00
36岁—45岁
12
32.43
19
44.19
31
38.75
46岁及以上
12
32.43
21
48.84
33
41.25



六、特色项目:服务国防战略需求,培育现代军事人才

河海大学具有依托优势学科服务国家国防建设的传统。1960-1980年开设海军阵地工程和军港建筑专业(简称“军港”专业),培养海军高级专门人才。此后,学校每年持续为部队输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2004年以来,为满足军队现代化建设对具备过硬的军政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需要,学校充分发挥港口工程、海洋水文、计算机、电气工程、水利水电等相关专业优势,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合作培养海军国防生。10多年来,坚持以服务现代国防需要为导向,紧紧围绕海军建设整体转型的战略需求,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符合海军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2012年,学校与武警水电部队签订培养协议,为国家培养抗洪抢险专业技术人才。目前,在校国防生529名,涉及9个学院15个专业,是国防生培养规模最大的地方高校。河海大学已成为海军和武警部队筑岛、建港、舰艇技术、抗洪抢险等重要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为军队军港航道疏浚、岛礁吹填、军港营房设施建设、舰艇技术与保障、抗洪抢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编辑|小海螺记者团 孟亚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8 08:42 , Processed in 1.69913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